首页

给女王舔脚视频大全

时间:2025-05-25 18:50:37 作者:新生代“文物医生”上考场 从“看热闹”转向“学门道” 浏览量:78625

  中新网杭州10月23日电(林波)10月23日,“青山行不尽——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静冈特展”在日本静冈正式启幕,共展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(研究员)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和日本静冈、东京艺术大学等80多位中日艺术家创作的100余件艺术作品。

“青山行不尽——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静冈特展”启幕现场。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供图

 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,历史人文渊源深厚。

  浙江山川秀丽、风景如画,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寻幽探胜、赋诗抒情之地。1000多年前的唐代,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400多名诗人在游历浙江的过程中,写下了2000多篇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,筑就了回响千年的唐诗之路。

  浙江省副省长卢山在视频致辞时表示,参加本次特展的中日艺术家,围绕“山海渡远”主题,用熔铸古今的艺术体裁和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形式,生动诠释经典诗句的优美韵律、悠远意境和深刻哲理,必将引发中日人民的情感共鸣,促进中日人民的心灵契合,为发展中日友好事业、深化浙静交流合作注入丰沛、持久的正能量。

“青山行不尽——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静冈特展”现场。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供图

  浙江省、静冈县1982年结为友好省县,携手开启了相互交流合作的新篇章。40多年来,两地始终保持紧密的合作联系,共同书写着友好合作的佳话。

  据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陆伟利介绍,2020年,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和中国美术学院发起了“青山行不尽——唐诗之路艺术展”,已共同举办三届,特别是2022年11月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三届“青山行不尽: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特展”,续写了中日两国间千年不尽的“唐诗之路”。

  据介绍,该展览围绕“渡”“鉴”“融”三个核心,以国画、油画、书法、版画、青瓷、雕塑、影像等传统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运用,创作并展出传统与当代相呼应的“新唐诗”,不断拓展东方文化内涵外延。展览同时设置浙江历史经典产业专门展陈。

  以“融”为例,其主要是指向共生的理想,文化的和谐共生与情感、理念的交融,期待通过艺术形式的展陈,推动中日文化在交融互鉴中激活新的力量,在共同的文化愿景构建下开启新时代文化交流的更多可能。

  中式审美趣味的传统笔墨、蕴含古朴文物精粹的唐诗题刻拓片、突破传统笔墨纵情肆意的新型书法、山水古画中的元素转换到虚拟世界后的再造影像风景……这些传统创作与当代新兴艺术作品,带来了文化与视觉的双重感受,也是对展览核心的呼应。

展出作品。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供图

  值得关注的是,展出的展品中有一幅长达16米的唐诗之路诗路地图长卷,其是展览最核心的艺术创作。

  该诗路长卷融诗路文化与地域人文物产于一体,以“唐诗之路上的行走”影像为开启,沿途设置40余件以诗路自然人文为主题的书画创作,带领观众重走唐诗之路现场。地图长卷还在诗路链中镶嵌了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元素,展陈“浙江历史经典产业”影像资料,推动浙江传统地域文化,特别是历史经典产业文化的多元化传播。

  “两国艺术家共绘唐诗之路,绘的是中日深厚的历史人文渊源,绘的是中日文明交流互鉴。”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希望通过静冈特展,助力中日文化交流互鉴,“推动浙静友城建设新发展,共同讲好浙江与静冈互利共赢、合作发展的故事。”

  据悉,该展览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、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,浙江省文史研究馆、中国美术学院、浙江省静冈福井事务局与静冈县日中友好协议会主办,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媒体支持,展期为10月23日至29日。(完)

【编辑:胡寒笑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Z世代”为殡葬业“正名”:融合科技创新 守护生命尊严

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、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,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。

看见,就是沟通的开始

凌征南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高峰镇上河村,到南宁住院,属异地就医。在过去,广西区内异地就医要提交一系列材料备案,给群众带来不便。

三峡库区秭归:古茶树有了新“户口”

在持续阴雨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下,未来三天,西北等地气温将维持在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水平,西安、兰州、乌鲁木齐等地最高气温在20℃或以下,秋凉明显。

【两会30秒】王毅答中新社记者问:唱衰中国必将反噬自身

“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取得了一些成绩。”彭博社分析指出,2023年,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。同年,中国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创纪录水平,比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的总安装量还高。

2月25日,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21226万人次

除了发展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园外,泽州县许多镇、村也通过庭院经济找到了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——下村镇瓮山村对退出的宅基地进行复垦,大力发展庭院式香椿产业,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;高都镇岭上村则将退出的34块零星宅基地,按照每年每平方米1元的价格租赁给村民,鼓励村民种植蔬菜,发展庭院经济,取得良好效果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